新时代赌场

图片
    江苏人大网 > 权威发布 > 审议意见 > 正文
关于聚力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2021-08-18 16:53  来源:江苏人大网

7月28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听取了省政府关于聚力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分组审议。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省战略,科技创新在全省发展全局中的位置有了新的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但是,与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相比,与应对国际复杂环境的挑战,以及与兄弟省市科技创新的迅猛态势相比,江苏在聚力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此,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统筹协调,增创江苏科技创新的新优势。要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完善“以科技创新成效论英雄”的考核激励机制,推动全省上下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实现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要优化全省科技创新规划布局,对标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抓紧制定出台我省科技“十四五”专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确立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实现创新路径由“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向“以基础性原创性引领性创新为主、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辅”的“双引擎”转型。要切实加强省域统筹,打造区域创新发展增长极。提升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示范引领能力,聚力推进沿海沿江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中心城市,深度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大力推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共同制定实施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方案,探索关键核心技术跨区域协同攻关机制,高水平规划建设沿沪宁产业创新带,鼓励江苏企业主动承接上海的创新资源,为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贡献江苏力量。要彰显江苏科技创新的特色和优势,明确重点领域,聚力主攻方向,围绕培育做强江苏重点和优势产业链,加快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建立和完善符合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要求的体制机制,提升江苏新时代科技创新的组织领导和统筹推进能力。

二、加强基础性原创性科技攻关,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强化基础研究的系统布局,加快基础研究科教融合发展,抓住国家调整设置“交叉学科”门类的时机,结合我省地方产业发展需求,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基础学科研究中心,一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优势学科,统筹支持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发展,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江苏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要加快推进高能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支持紫金山、姑苏、太湖三个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创造条件纳入到国家重大平台建设体系。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布局建设一批省级技术创新平台并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力求在重大领域重大项目上取得突破。要强化江苏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整合高水平实验室、高能级科创平台、高水平研究大学和科技领军企业等力量,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加强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研究攻关,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三、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要把提升质量作为重点,继续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培育一批“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高成长型企业,壮大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型企业集群。要建设一批具有江苏特色的新型研发机构。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水平。通过企业把“政产学研金”等各种资源整合起来,使企业成为技术需求提出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要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应用基础研究机构,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在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的优势,整合高校院所和上下游企业协同攻关,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促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互补联动,建设好国企民企联动、大中小型企业协同的企业创新体系。鼓励首购首用,发布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目录,通过预留份额、优先采购等方式,加快我省自主创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要提高财政对科技创新投入的增幅。“十四五”期间,省本级财政科技拨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设区市财政科技投入,都应当有更大幅度的增长。对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给予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要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规定,使省属高校基础研究每年每校经费有较大幅度增长,使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比重持续增长。要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杠杆作用,建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或投资公司,设立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优化风险投资机制,研究制定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的政策措施,探索对基础研究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企业按增长额度给予财政资金后补助。要创新财政投入方式,让企业出题、自己掏钱,财政资金匹配投入,带动更多企业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向科技创新。对一些战略性、前瞻性、尚未得到市场认可的项目,探索采用拨投结合的办法投入财政资金。要把政府的钱用在刀刃上,集中财政相关资金统筹用于战略性关键领域的重点项目、重大平台等建设,改变部门分割、资金分散、多头申报、平均用力的状况,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打造集聚一流人才的创新高地。要高度重视高层次科创人才发展规划,坚持把开发高层次科创人才资源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及时制定出台“十四五”江苏省人才发展规划,大力组织实施高层次科创人才培养和引进工程。加强重点科创群体培养,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培养使用突出青年人才、紧缺人才、高技能人才。要不断完善科技人才优惠政策,在培养、引进、使用、留住一流科创人才上赢得主动。注重“高精尖缺”人才的靶向招引,瞄准科技前沿和国际水准,聚焦做好院士、学术带头人、领军型科技企业家等战略科技人才工作,量身定制人才及团队支持政策,在工资待遇、科研经费、实验设备等方面为顶尖人才打造顶级配置,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住房安置等方面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静得下心思,耐得住寂寞,出得了成果。要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深化科研评价制度改革,提升科技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有效性,为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不同领域创新的科学家实现抱负提供良好的条件。给予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更多自主权,推进“揭榜挂帅”“赛马制”“包干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形成开放的人才、科技交流环境,增创吸引一流科创人才的体制机制优势,为科技创新营造一流的创新生态。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