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赌场

图片
  江苏人大网 > 专题专栏 > 2019年度江苏人大新闻奖评选 > 获奖作品 > 特别奖 > 正文
一切为了人民——纪念江苏省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
2020-12-22 15:10    来源:江苏卫视    作者: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光辉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一切为了人民 

——纪念江苏省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 

  1978年,如同春雷唤醒大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崭新的时代篇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成为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 

  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正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和地方组织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 

  1979年12月30日,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选举产生69名常委会组成人员。自此,省人大常委会作为省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走上了历史舞台。 

  1979、2019,两个记录年份的数字,串连起省人大常委会履职尽责、开拓进取的40年。 

  这是一段笃定前行的历程。40年来,中共江苏省委不断加强和改善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坚定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正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而拥有最坚实的保证,40年旗帜鲜明,40年动力强劲。 

  这是一段砥砺为民的历程。40年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努力使人大工作更好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增进人民福祉。正因为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而拥有最丰沃的滋养,40年发展壮大,40年活力迸发。 

  这是一段接续奋斗的历程。40年来,始终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改革同频率、与实践同发展,接力担当作为、不断与时俱进,创造性做好立法、监督和代表等工作,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维护人民主体地位,保证宪法法律实施,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优质立法保障善治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省人大常委会履职的40年,正是立法从无到有、由粗到精、不断完善的40年。 

  40年的立法成果,折射出江苏改革发展的壮阔图景。 

  经济领域立法充满热度。早在1986年,一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条例,驱动开发区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全省改革开放的先行军。 

  40年来,坚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从规范发展规划到完善基础设施,从发展乡镇企业到鼓励外来投资、民间投资,从促进科技创新到维护市场秩序……一大批经济立法,立时代潮头、领风气之先,助推江苏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民生领域立法饱含温度。2011年,“常回家看看”,被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列为赡养人义务,引发社会热议,一年后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写入修订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40年来,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一件件惠民法规,织起了民生“保障网”,既维护最广大人民共同利益,又兼顾不同群体个性化诉求,显著增强了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生态领域立法彰显力度。2001年,作出关于限制开山采石的决定,划定禁采区,有力保护了江苏本就稀缺的山石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了片片青山。 

  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用最严密的法治保护资源环境,构建形成覆盖各类污染防治、资源保护和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地方法规制度体系,有力推动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融于心、践于行、显于效。 

  40年的立法进程,更坚定我们持续健全法治的不懈追求。 

  立足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功能,细化上位法,解决法治通达群众、通达基层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聚焦社会治理、民生保障领域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开展“小切口”特色立法;发挥“试验田”作用,为国家层面立法提供先行经验。 

  推进科学化、民主化、精细化立法,善于依靠代表、发动群众、借助外脑,召开座谈会和论证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深入基层调研成为规定动作,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引入第三方评估、立法听证、立法协商形成制度安排,为提高立法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从1998年我省率先提出 “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的地方立法九字方针,在全国范围获得广泛认可,到2018年出台关于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若干意见,得到栗战书委员长充分肯定——省人大常委会顺时应势,持续丰富和拓展地方立法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服务“为全国发展探路”光荣使命,紧扣“走在前列”目标要求,地方立法的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不断彰显,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持续推进,在通向良法善治的道路上,江苏阔步前行。 

  以有效监督助力大局 

  厉行法治,重在法之必行。 

  今年4到5月,省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分赴6个设区市,直接开展检查,通过实地明察暗访,引入第三方评估,深挖法律贯彻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首次将执法检查与专题询问两种监督方式结合起来,执法检查查出水环境突出问题症结所在,专题询问问出攻坚战使命担当。这是人大监督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主动发现问题、深入剖析问题、督促整改问题——40年来,始终围绕事关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要事难事新事开展监督,助推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宪法法律贯彻实施,督促“一府一委两院”依法行政、依法监察、公正司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取得了让党委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效果。 

  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加强、在规范中提高——40年来,不断探索人大监督的新形式新途径。从1980年五届人大常委会首次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工作汇报开始,到六届人大常委会关注法律实施情况监督,再到七届人大常委会启动质询和特定问题调查,八届人大常委会开展预算监督……着力推动人大监督工作靶向准、落点实、效果好。 

  2007年监督法施行后,省人大常委会依法规范和强化监督工作,人大监督走上了方式法定化、程序规范化的轨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序幕,也为省人大常委会提升监督实效摁下“快进键”。 

  ——听取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推动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实现全口径预算监督全覆盖,建成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实行预算支出全过程在线监督。 

  ——加大备案审查工作力度,首次听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报告,推动实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制定并不断完善专题询问办法,探索开展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满意度测评,以监督问效之“威”,倒逼部门落实之“为”。 

  严字当头、务求实效,江苏正让人大监督“长出利齿,并咬合有力”。 

  以尽责履职不负重托 

  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人大代表重任在肩。 

  40年来,省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代表工作机制创新、平台创新和服务创新,率先推行“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建设,代表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强化“两个联系”、畅通表达渠道。40年来,常委会不断加强与代表的联系,推动代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执法检查和立法工作,已成常态;双月开展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常委会组成人员分工联系基层代表,也已坚持多年;今年初首次召开列席代表座谈会、开通代表履职信息平台,与代表联系更加直接便捷,为代表服务更加务实高效。与此同时,完善代表联系选区、选民制度,推进代表工作站等活动载体向基层延伸,推动各级代表走近群众、了解实情、反映民意。创办《代表之声》内刊,将重要意见建议直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打造社情民意“直通车”。 

  开展视察调研、掌握真情实况。1982年5月24日,常委会首次组织40多名省人大代表集中视察南京清凉山扫叶楼、石头城等古迹的保护情况。40年来,闭会期间开展视察调研,一直是人大代表每年的必修课。近年来,每个代表小组每年至少安排2次视察、调研,为参加代表大会做好准备;常委会每年还选择部分重要议题组织代表集中视察、专题调研,汇集提交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督办议案建议、回应人民关切。40年来,每年的省人代会上,代表们都会提出数百件议案建议。常委会不断改进议案审议和建议办理工作,推动解决代表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2000年起,每年遴选重要建议进行重点督办,今年又首次由主任牵头联系、省长领衔主办。近年来重点督办发展开放型经济、改善营商环境、促进乡村振兴、优化公共法律服务等方面的重要建议,都取得了代表满意、群众受益的实际成效。 

  40年风雨兼程、40年春华秋实。 

  ——40年来,依法作出科技兴省、依法治省、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决议决定210多项,把党的政策主张和省委决策部署转化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 

  ——40年来,先后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XX人次,坚定维护党管干部的原则,不断增强被任命人员的法治意识、公仆意识和责任意识。 

  ——40年来,不断深化拓展与外国地方议会的交流合作,依法授予国际友好人士荣誉称号,走出去、迎进来,充分展示江苏开放、文明形象,助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40年来,先后指导开展十多次县乡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依法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全面实现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充分展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机与活力。 

  ——40年来,始终坚持加强与市县人大的联系,上下联动、工作协同,整体推动全省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40年不忘一切为民初心,40年牢记服务发展使命。 

  站在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的历史时点上,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和对地方人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优良传统、继续砥励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江苏人大工作的崭新篇章,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人大智慧和人大力量! 

相关链接